冬季少雪,春季無雨,真是春雨貴如油。到瞭江南,那雨纏纏綿綿,淅淅瀝瀝,時雨時霧,變幻莫測,濕潤的氣候讓人頓覺精神煥發,增加瞭幾分遊興。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形容蘇杭之美,是“人間天堂”,不來不知道,江南景色真奇妙。
走進蘇州,就是走進瞭一座具大的園林。白墻,熏瓦的民居,縱橫交錯,奔騰流淌的河水,古樸動人的石橋,錯落相映,畫意悠然。由此感嘆,是執政著的創意,還是勞動人民的智慧,我傾向於後著。蘇州人建造園林非常講究,細膩,就連屋簷水的流向都設計的合情合理,雨中遊園不用撐傘,在長廊裡觀景,通過廊簷下粉白花墻漏窗,圖案精美,假山,池水,亭臺在花樹異草中若隱若現,尤如丹青畫卷,別有情調。對面飄來的蘇州評彈,字正腔圓,雖然一個字也聽不懂,但其韻味耳目一新。聞聲望去,隻見著戲裝的評彈藝人,懷抱琵芭,真情實意的演唱,那種感覺,真有點不敢相信自己是在人間,有飄飄欲仙的感覺。明朝嘉靖年間建造的留園,借《閑居賦》“拙著為政”句意的拙政園,都以因水而建亭臺樓閣,碧水縈繞,花香撲鼻,令世人稱奇。蘇州可去之處實在是太多瞭,千年古剎寒山寺,進寺便覺得佛光普照,佛的氛圍濃厚,隱隱約約的木魚聲,有節奏的誦經聲,真是聲聲入耳,進入佛的世界。而且寺廟地處平緩,不象有的寺廟進山門就看到大雄寶殿,一目瞭然。寒山寺的山門別致,照墻象一道屏障立於山門之前,門朝西,臨大運河,上置脊簷,飾有遊龍,氣勢非凡。黃墻上嵌有三方青石,上刻“寒山寺”三字,鐵劃銀鉤,筆力雄峻。大凡寺廟佈局和供奉佛像大致相同,維獨寒山寺建造的那座塔,其造型,高度與眾不同。1995年,在寺後新建42米高的四面樓閣式仿唐佛塔“菩明寶塔”,成為楓橋景區的標志性建築,為這座古剎增加瞭佛教勝地的威嚴。“咚”,不知哪位敲響瞭鐘,鐘聲渾厚,餘音繞梁,綿延百裡。具寺內透露,此鐘108噸,大連和武漢鑄造公司各鑄一口鐘,目前都存放寺中。“聞鐘聲,煩惱輕”,這鐘聲伴著嘹亮的梵音,為世界帶來吉祥,和平。“月落烏啼霜滿天,江風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句在我腦海裡顯現,不覺呤瞭出來。唐代詩人張繼把當時大運河的繁榮景象表現出來,同時強調瞭寒山寺的重要位置。蘇軾說“遊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我看還是留點遺憾,留點念想,慢慢的去想蘇州,看蘇州,賞蘇州,體會蘇州的文化內涵,鑒賞蘇州人現代化建設成就。
從蘇州到杭州已是晚上,宿新泰賓館,聞其名子倍感親切,恰巧在西湖旁邊,風景秀麗。雨小瞭,我們幾個持傘結伴在湖邊散步,觀湖面夜景。湖面靜悄悄,湖心島上的燈光閃爍,停在碼頭上的船隻停放整齊有序,湖邊的店鋪燈火輝煌,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一派繁榮景象。外出旅遊我最喜歡的就是買紀念品,杭州西湖的小花傘各種各樣,精美秀麗,美觀大方,帶回傢贈給朋友共賞。清晨起床,雨還是下著,雨星星的,撐傘不值得,不撐傘身上潮濕難受,難怪許仙在斷橋與白素貞相會總是拿一把傘,傘成瞭她們相約的依托之物。蘇堤春曉,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南屏晚鐘,雷鋒夕照,處處是景,一景一故事,動人動情。舊景讓人難忘,新景讓人流連忘返。“國傢生態建設示范區”臨安讓人陶醉。這裡,峭壁奇峰,美陰幽谷,清泉碧潭,瀑佈飛瀨,茶樹修竹,山野清風,獨具江南魅力。在這裡,獨得山水之幽,蟲鳥之樂,花草之芬芳。梅傢塢是杭州茶葉重要產地之一,周恩來曾經多次來視察工作,現建多處茶場,並建茶樓,供遊人品茶,購茶。隨山脈走向,一排排茶樹把山脈打扮的整齊有序,采茶姑娘穿紅戴綠,點綴其間,似彩蝶飛舞,充滿生機。去杭州品龍井茶自然正宗,那麼就去吧。穿山越嶺,在西湖西南山下停下來,這裡山林茂密,泉水淙淙,沿山道而上,用石條做成的牌坊映入眼簾,上書“龍井”二字剛勁有力。沿石板路徑而去,便發現在太湖石邊有一井,井沿鑲嵌漢白玉攔桿,旁邊立一石碑,上刻“龍井”二字。俯首觀井,見井水清澈,用棍棒攪動波紋如絲,是水溫所致。相傳三國東吳時每逢大旱,常到井邊祈雨,認為此井通往東海,因而常年有水,大旱不幹,必有龍居住,起名“龍井”,流傳至今。周圍多泉,空氣濕潤,終年雲霧繚繞,視為寶地。上天竺寺高僧辯才法師告老退居在此,因他德高望重,上至郡守,下至鄉民,前來拜訪,尋問吉兇,常年絡繹不絕。法師好客,清茶一杯招待客人,人越來越多,茶需求量增大,他就在周圍擴大種茶樹,茶園越來越大。清乾隆下江南到此處品茶,喝一口清淡無味,起身便走,剛走三步,口中生津,淡香回味,忙回來坐下,細品此茶,“淡而無味,回味無窮”,並封龍井周圍十八棵茶樹為禦樹,所產茶葉為貢品,極大的提高瞭龍井茶的知名度。加上文人炒作,蘇東坡的“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萬苦蛟龍潭”的名句,西湖龍井茶也就譽滿全國。杭州人以龍井為品牌發展茶葉生產,龍井問茶成為重要旅遊景點。
春雨綿綿,煙霧茫茫,蘇杭一行大為爽快,精細的蘇州園林,美麗的西湖美景,動人的神話故事,餘味悠久的龍井茶,至今記憶猶新。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