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時,大便前頭乾硬,後頭軟黏,說明了什麼?看完漲知識了

Post by @i_lovememe520
View on Threads

眾所皆知,當我們的腸道吸收完食物殘渣裡的營養和水分後,剩下的就會以糞便的形式排出體外。

隨著健康觀念越來越普及,大家對吃喝拉撒等生活細節也愈發重視,這本是件好事,值得鼓勵。但有時候過度關注反而會讓人緊張焦慮,甚至產生不必要的困擾。

像是在飲食方面,貴的不一定比較好,有時候一杯白開水才是真正的健康選擇;至於排便,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排便的頻率和時間也不會完全一樣,順其自然、聽從身體的聲音才是王道。

當然,現代社會節奏快,上班族工作量大、壓力也不小,若是生活與飲食習慣安排不當,身體就容易進入亞健康狀態,「便秘」也就成了許多人常遇到的煩惱。

對嚴重便秘的人來說,排便變得非常困難,有時甚至得耗上一個小時以上。有些人還會遇到「大便前硬後軟」的情形,甚至容易黏在馬桶上,讓人十分困擾。那這樣的情況到底和身體健康有什麼關聯呢?

我們一起來了解看看!

大便「前硬後軟」是怎麼回事?

看完這些,也許你會豁然開朗:

1. 脾胃虛弱

中醫認為脾胃虛寒會出現手腳冰冷、腹脹、臉色偏黃或白、食慾不振等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腹痛或腹瀉。

這可能是因為長期勞累、飲食不規律,或者經常吃生冷食物導致體內陰寒過盛、胃陽不足。小朋友如果出現類似「前硬後軟」的大便,也常被中醫認為是脾虛的表現。

脾虛會讓腸道的運化功能變差,容易積食,進而讓大便變得異常。

2. 腸道水分代謝不良

水分在腸道中扮演「潤滑劑」的角色,能幫助大便順利排出。如果身體缺水,腸道會把水分吸得很乾,大便就變得又硬又乾,排起來特別費力。

有時候當你情緒緊張或生氣時,體內水分流失快,這時候大便前段就會偏硬,而後段則因還沒被完全吸水而偏軟,導致「前硬後軟」的現象。

3. 腸胃疾病

這種情況也可能跟腸胃疾病有關,例如消化不良、腸炎、胃腸功能失調等,最好到醫院做個檢查,包括糞便常規檢查或腸胃鏡,排除疾病原因。

若確診為結腸炎等問題,就要依照醫師指示進行治療。

4. 久坐不動

上班族長時間久坐,是造成腸道蠕動變慢、大便變乾的一大主因。

特別是一些腹肌本就不太強的女性朋友,如果運動量又不足,就更容易出現便秘及「前硬後軟」的排便情況。記得平常要動一動,讓腸道活絡起來!

如何幫助順利排便?

第一點: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例如芹菜、蘋果、地瓜等,有助於腸道蠕動。

第二點: 每天要記得補充足夠水分,建議一天攝取2公升以上的水,維持大便濕潤,避免過於乾硬。

第三點: 排便時專心處理這件事,別邊滑手機邊上廁所,久蹲反而對腸道不好。

大便健康怎麼看?

正常的大便顏色通常是金黃色或黃褐色,形狀類似香蕉或圓柱狀。若每天都是這種狀況,代表腸道功能良好。

若出現塊狀、泥狀,或顏色異常,則可能是腸道蠕動變慢、水分太少、甚至出現炎症的警訊。

所以上完廁所後,記得花點時間觀察一下大便的形狀與顏色,這可是掌握健康的重要線索喔!

詳細相關問題請至專業的單位檢查及諮詢

延伸閱讀———————-

歡迎來下水道觀看更多都市傳說👉https://lihi3.cc/c5H8h

x
快來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