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白櫻,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按讚「白櫻」粉絲頁(點選藍字即可加入),或在臉書搜尋「白櫻」,每天看點正能量,吸引來更多幸運和美好的人事物
我們是由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塑造的,只要改變了行為和思想,你就能把自己變成另一個人。
為什麼有的人很成功,有的人卻一事無成,成為眾人眼中的輸家和弱者?正是因為行為和心態不同導致的結果。
想要過得更好,就要避免去做會對自己有負面影響的事。
心態較為淺薄的人,常在社交平台上發以下3種內容:
1、炫耀自己
他們可能會炫耀自己買了什麼,去了哪裡玩,做到了什麼成就,擁有什麼知識和高見。
特徵是他的頁面上全是金光閃閃的好事,從來不會看到他表露真實的一面。
真實人生有悲有喜,我們有強大時,也有脆弱時,不會全是好的,但他們寫的全是誇張的好事。
分享喜悅和喜歡的東西是很正面的,但若刻意地經營出某種正面形象,會更像是一種人格缺陷。
一、帶給他人的感受
1. 不舒服:過於炫耀可能會讓人感覺到壓力,讓他人覺得自己不如你,甚至引發嫉妒或不滿。
2. 認為你沒安全感:炫耀會讓人認為你正試圖透過展現自己的成功或物品來掩飾內心的不安全感。
3. 優越感:炫耀會顯示出個人的優越感,這會讓他人感到不舒服。
二、可能的心理缺陷
1. 自我中心:炫耀的人過度專注於自我,忽略了他人感受。
2. 愛比較:炫耀的人可能過於重視競爭,試圖透過炫耀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3. 缺乏自信:缺乏自我價值感,他們通過與他人比較來尋求一種扭曲的滿足感,卻忽視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軌跡和節奏。
真正有能力的人會專注於自己的成長和進步,而不會過多地關注他人的評價。
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在《女人的格局決定結局》中曾說:
「真正的智慧是收斂自己的光芒,避免使他人自卑和樹敵;
不是告訴別人你有多聰明,而是在不經意中綻放智慧和信心。優雅。」
2、愛抱怨
前面提到過真實人生有悲有喜,但說到悲事時,你是在檢討自己,還是懷著怨念在怪誰?
若因檢討才寫,他人看了還能有所成長,對自己也有幫助,同時也在展現真實的自我。
但若充滿負能量的抱怨,只會帶給他人負面感受,毫無幫助,也會損害自己的形象。
在當今社會中,抱怨已成為許多人面對不滿與困境時的常見反應。
但持續的抱怨不僅會對個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更會對人際關係、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產生深遠的影響。
喜歡在社交平台抱怨生活、發洩不滿,也顯示出這人面對問題時缺乏解決能力,只能這樣處理。
強者明白抱怨無法改變現狀,只有行動和成長可以!
亦舒(Yi Shu)在《悠悠我心》中曾說:「一個混得如魚得水的人,不可囉嗦。」
愛抱怨的人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生活中的不滿與困難上,這種負面情緒的釋放容易讓周圍的人感受到壓力和不適。
抱怨者經常傾訴自己的不幸,一開始他人或許會提供同情和支持。
但隨著抱怨行為的持續,這種同情往往會轉變為厭煩甚至疏遠。
抱怨也會削弱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類人群往往擅長找尋藉口,而不是積極尋找問題的根本原因。
創新需要一個正面的思考環境,而抱怨則常常帶來消極的情緒氛圍,這使得愛抱怨的人難以看到事物改變的機會和可能性。
抱怨雖然是人類面對不滿時的一種自然反應,但過度的抱怨行為實際上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設限,它限制了個人在多方面的發展潛能。
學會正面處理不滿,不僅對個人的心理健康有益,同時也能促進更健康的人際關係和更有效的問題解決策略。
3、尋求認同
和第一點不同,這類人表現出沒有自信的態度,常發布個人遇到困境的內容。
希望從社交圈中獲得認同感和安慰,這些內容可能包括對生活的負面感慨、自我懷疑 ,或是對未來的憂慮。
都是些自我認同感很低,對自己沒自信的內容。
彷彿得到他人鼓勵,才能相信自己。
在尋求認同的過程中可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1. 過度依賴他人的認同:
如果你過度依賴他人的認同,可能會導致內耗,因為他人不一定每次都會認同你或安慰你。
下次他不認同了,你就會很難過。
2. 壓力和焦慮:
尋求認同可能會讓你產生壓力和焦慮,如果點讚數和回應變少了,你可能會擔心大家不認同自己了。
白櫻結語
慢慢地,你會發現,在社交平台上發文後得到的東西,太多很虛幻淺薄(並非全部)。
朋友多半會降低標題看待你發的內容,並大肆誇讚,這會造成一個錯覺,對自身條件產生誤判。
比如說長相中上的人,便會被誇大帥哥、大美女,這是很常看到的事。
自己的平台,想發什麼就發什麼,但你若想持續成長,變得更強大,就要避免發這3種內容。
它們帶給你的只是短暫且虛幻的滿足,且會對你造成負面影響。
如果不覺得有帶給自己負面影響,或不在意,那自然可以繼續發。
有個朋友便陷入這樣的迷思中,天天強調自己有多認真過生活,並且很在意讚數。
他甚至會說「我不來點猛的,讚數都好少」這樣的話。
白櫻也會發自己正面生活的內容,但那是因為我是網路作家,對社會有責任。
我希望能給你一些好的引導,而非我想炫耀什麼。
我早就沒了炫耀的念頭,因為我明白,無論我好或不好,都與他人無關。
我若沒影響到別人,真的不用聽外人指手劃腳或是追捧,都是無謂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