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的臉書,就能看出你的層次;越炫耀什麼,就越缺乏什麼

現在的人幾乎都利用臉書紀錄生活,

當你想了解一個人時,

只要在網路翻翻臉書、IG或推特,

就有許多那人的訊息跑出來,

每種人根據他的成長背景、性格等等因素,

發文的類型和種類也會有所不同。

那麼,你看過那些特別反感的PO文呢?

是炫富、狂曬酒醉金迷的生活;還是誇張修圖?

某些人在臉書IG的行為,真的讓人看得哭笑不得,

但事實上,如果你認真觀察會發現,

這些令人反感的貼文背後,

反映出的是那人心靈的貧瘠…

偽裝精緻

有一個社交網路諷喻短片《虛假的你》。

短片講述的是現代年輕人挖空各種心思,

在社交網路上美化自己,偽裝精緻。

他在社交軟體上看到朋友的清晨素顏照,

便動身下車走向公路邊。

他戴上騎行帽,以公路為背景自拍了一張,

並配文「已經騎行了30公里」。

他把新買的蔬菜汁照片更新到自己的社交平台,

並配上「健康飲食 」。

但狀態發布後,卻因為蔬菜汁平淡無味,

把它丟進了垃圾桶。

他們正在朋友聚會,

看到他人在社交軟體上更新了狀態,

於是讓服務員幫忙拍了一張快樂和諧的聚餐畫面。

之後,他們便各自掏出發布狀態,

彼此之間沒有一句多餘的交流。

不得不說,他們像極了我們大多數人。

然而,精緻不是作秀。

人性有一個悖論,

即你越是炫耀什麼,

就越是在意什麼,就越是缺少什麼。

換句話說,這種虛假的精緻生活,

更讓人看出一個人內心的空洞無物。

說到底,偽裝自己、假裝精緻,

不僅讓你精神貧瘠,更讓你口袋空空。

李銀河說:

精緻的生活首先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

即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其次是平和的,

不是不安的,再次是喜樂的,不是痛苦的。

真正的精緻,是懂得過好自己的生活。

真實的自己,永遠藏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


一味抱怨

「最近水逆,做什麼事都不順,好煩啊!」

「今天又是喪的一天,感覺活得就像一隻鹹魚。」

「日子過不下去了!一天天的,還沒賣燒餅賺得多。」

從出門堵車,到工作被批,

甚至平凡家境,都能成為抱怨的藉口。

這種遇事必訴苦的人,

全身散發著源源不斷的負能量,讓人望而卻步。

他們一心只想著向他人索取安慰,

卻從未考慮將這種壞情緒傳染給他人的感受。

村上春樹在《舞舞舞》裡寫: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

不准情緒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頭看。

作為一個成年人,首先應該學會自我調節,

進而自我提升,

而不是腦袋空空地肆意散布你任性的壞情緒。

過度自戀一個拍張自拍,分享給朋友,這沒什麼問題,

但如果這個人把照片修得連自己親生父母都不認識,

就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自我欣賞,就是過分自戀了。

所謂的自戀型人格,

就是對自我價值感不切實際的誇大。

自戀型人格會讓人們的自我認知發生錯位。

換句話說,

自戀型人格會讓我們看待自己的眼光越來越膨脹,

越來越脫離現實,內心也會越來越空虛。

自從有了網路,

這社會上又多了許多虛假,

但諷刺的是,

有更多的人因為這些虛假而感到羨慕,

甚至有自卑心態,

總覺得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都是過著美好又充實的日子,

那背後呢,誰知道?

他的貼文充滿著事業的成就,

工作上的各種紀錄,

但可能四十多了還獨自一人;

她每天跟姊妹逛街吃餐廳,

在夜深人靜時,找不到一個信任的人傾訴。

某人炫耀的,

可能是他缺少的,

也可能是他僅剩的。

你在社群上的各種貼文,

反映了你的修養和情商,也看出一個人的層次,

看似無傷大雅的貼文,早已成了個人標籤,

透露出自己的不足之處。

比起炫耀,或在社群在建立虛有其表的形象,

還不如把時間花在豐富自己身上,對吧?

延伸閱讀————

歡迎來下水道觀看更多都市傳說👉https://lihi3.cc/c5H8h

x
快來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