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by @i_lovememe520View on Threads
那一開始的紅疹,我們只當是一個小意外——孩子左手彎那邊冒出一個像針尖大的小紅點,看起來像是不小心被指甲刮到的印子。我們以為只是熱疹,或是被蚊子咬了。誰知道才過兩三天,那點紅疹開始變多、變大片,還一路蔓延到小腿、背上,整片紅得像潑了番茄醬一樣。紅疹蔓延的地方皮膚微微腫起來,仔細看一塊塊圓得像銅板,表面還濕濕的,好像被燙過一樣。看著孩子原本細嫩白皙的皮膚,一夜之間變成斑駁一片,心裡的恐慌像藤蔓一樣纏住整個人,壓得喘不過氣來。
我們先去了一間社區診所,醫生只說是「過敏」,隨手開了支沒聽過的藥膏,再給了幾顆撲爾敏。那小小的藥膏很快就用完了,但孩子手臂上的紅疹越來越多,像藤蔓一樣長開,甚至滲出濕漉漉的水印,把尿布褲都弄得花花的。
晚上孩子一翻身,袖子擦破了結痂的地方,傷口滲著黃黃的漿,痛得他大哭,哭聲像鐵鍊一樣拉碎了整個夜晚。每到夜深,窗外的月亮愈亮,心裡的焦慮就愈濃——會不會是什麼怪病偷偷侵蝕了我們最珍貴的寶貝?每次摸到他發燙的小身體,心裡那種又酸又怕的感覺,真的讓人快不能呼吸。
跑了第三家診所,藥膏還是沒什麼用,孩子的紅疹不但沒退,還繼續擴散。終於有個醫生神情變得凝重起來:「照理說就算是過敏,這時候也該好轉了……還是趕快帶他去兒童醫院檢查吧。」這句話像當頭棒喝,讓我們瞬間清醒。
隔天一大早,我們趕去兒童醫院皮膚科。一進診間,護士掀起孩子的衣袖,醫生看了立刻變臉,眼神變得銳利。她輕輕按了按那些像銅板一樣的斑塊:「這狀況不太正常,雖然看起來像出疹子,但不太尋常。」她問了之前的用藥情況,我趕緊掏出那張已經皺巴巴的藥單,上面寫滿藥名,亂得像蜘蛛網。醫生掃了一眼,眉頭皺得更深:「別再亂用藥了,孩子不是實驗品。」
她馬上開了單子,要抽血、驗過敏原,還有免疫系統的指標。繳費那邊排隊的人多到像條龍,心跳都快跟著卡住。懷裡的孩子額頭還是滾燙的,頭靠著我鎖骨,有氣無力地呻吟著,聲音細細的,卻像根根針刺進耳朵。等抽血時,孩子整個人趴在我肩膀上,小手緊緊抱著我脖子,好像我就是他唯一的救生圈。
當護士終於找準孩子細細的血管,針頭刺進去的那一瞬間,彷彿刺破了心頭沉重的恐懼。看著那條細細的玻璃管慢慢裝滿紅色的血液,反而讓我有種莫名的安心——就像終於有個地方,願意接住這份壓得人快崩潰的害怕。雖然只是微弱的一絲希望,卻足以拉住我快碎掉的心。
孩子的紅疹還是靜靜躺在他柔嫩的皮膚上,像是在傳遞某種難懂的訊息。但手上那張剛印出來的化驗單,紙張微熱的溫度,成了我唯一能緊抓的浮木。每一行檢驗數據,就像一個個線索,一點一滴指引我們走出未知的黑暗。我拉緊懷裡的孩子,轉頭望向檢驗科外的街景,天色已經慢慢暗下來,一盞盞路燈在傍晚中亮起,微黃的燈光灑在我們汗濕的臉上。就算外面人來人往,我們還是一步步往前走。
或許,每一條走出黑夜的路,都始於一次勇敢的放下——放下憑空猜測、放下網路偏方、放下自己硬撐的逞強。當孩子生病,真正能守住他的小生命的,不是我們的「以為」,而是那條通往真正答案的路,即使是陌生的醫院、冰冷的儀器,也比盲目亂試來得可靠。因為那裡,才是埋著真正希望的地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