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是生活中的必需品,離開了錢的生活是不可能的。生活中每一位家長對孩子的金錢教育都是不同的,因此,孩子們的金錢觀也都是各不相同的。
羅女士的兒子亮亮今年6歲了,上國小一年級。為了能教育好兒子,讓兒子專心學習,羅女士可謂是煞費苦心。
前段時間,為了鼓勵亮亮好好學習,羅女士跟亮亮做了一個約定:只要亮亮下次考試語文、數學能考滿分,就獎勵他10塊錢。
初步檢驗,這個方法確實有效,亮亮為了能夠多攢點零花錢,學習認真了許多,而且還特意為此買了一個存錢罐。但讓羅女士沒想到的是,亮亮為了能多攢點零花錢,竟然做了一些錯事。
這天中午,羅女士正在廚房裡做飯,發現家裡的鹽沒了,而自己又忙著做菜,於是便讓亮亮幫忙去樓下的超市買一袋鹽回來。碰巧身上沒有零錢,羅女士便把一張大額的50元(約220新台幣)給了亮亮。
可亮亮回來之後,只帶回了一袋鹽,並沒有把買鹽剩下的零錢帶回來。羅女士問亮亮:「買鹽剩下的零錢呢?」亮亮支支吾吾地回答道:「超市的阿姨說了,一袋鹽50元(約220新台幣),沒找給我零錢。」
羅女士聽兒子這麼說,心裡暗想肯定是超市的收銀員坑了自己兒子,一袋鹽怎麼可能50元(約220新台幣)那麼貴?越想越氣憤的羅女士把廚房的火一關,直接帶著兒子去樓下超市找收銀員理論去了。
羅女士上門後不滿地質問道:「我兒子說,剛才在你們超市買了一袋鹽花了50元(約220新台幣),你們是看孩子小,故意坑孩子嗎?」
收銀員看著羅女士一副氣勢洶洶的樣子,心裡有些納悶,心想剛才明明把零錢找給孩子了,他媽媽為什麼這麼說呢?
不過,收銀員還是很禮貌的說:「我確實把零錢找給這孩子了,不信你可以自己看監控。」
說完,收銀員便把監控畫面調了出來,從監控中羅女士清楚地看到,收銀員確實把零錢找給了兒子,可為什麼剩下的零錢不見了呢?
在羅女士的再三追問下,兒子才說了實話,原來亮亮看到那麼多零錢,心裡起了貪念,把找回的零錢全部放進了自己的存錢罐裡。得知來龍去脈的羅女士趕忙向收銀員道歉,說只是一場誤會,回家後會好好管教孩子。
為什麼孩子這麼小就會撒謊呢?
其實,學齡前的孩子撒謊與道德無關,這只是孩子心智發育的一種體現,家長們不要想偏了。
根據多倫多大學應用心理學教授Kang Lee 的一項研究顯示:差不多有30%的孩子,在他們2歲時就會撒第一次謊;到4歲時,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80%;7歲時,孩子撒謊的水平已經達到父母都難以分辨真假的水平。而智力水平越高、自控力越強、獨立性越強的孩子,撒謊就越早。
所以,孩子撒謊的年齡越小,說明他們的心智發育越快。而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會撒謊的孩子,已經展現出了他們很好的思維能力,比如孩子要撒謊,他肯定要先對整件事情進行了解,然後分析父母的內心想法以及父母想要聽到什麼,然後再用自己精準的表達能力來掩蓋自己的謊言,這都需要超高的思維能力來分析。
所以,對於孩子撒謊這件事,家長們可以放寬心,這只是孩子一種正常行為,家長只要多加引導即可。如果就羅女士的兒子心起貪念而撒謊來說,可能是家長對孩子金錢觀的教育沒有跟上。
父母如何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呢?
1、對孩子進行金錢數額概念教育
現在社會,絕大多數人都已經習慣了手機支付,所以在孩子思想觀念裡,錢只是手機裡的一個數字,他們並不知道100和1000之間的差距,或許在他們眼裡這隻不過是多了一個0的區別,因此才會經常出現一些孩子花巨額充值遊戲和打賞主播的新聞。
所以,父母一定要對孩子進行金錢數額概念教育,以免孩子在花錢的時候對金錢沒有概念而花費巨額金錢。
2、讓孩子明白,只有付出才能有收穫
很多父母在給孩子零花錢時,並沒有讓孩子做出相應的付出,從而讓孩子覺得金錢來得太容易。
父母的這種行為很容易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他們會認為父母給自己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過於依賴父母。
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只有付出才能有收穫,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