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吐槽,說換季整理衣櫃,挑出一大堆舊衣服,丟掉可惜,送人又不好意思。
她媽媽感嘆,如果是50年前,這些舊衣服能救好多人的急。
其實,每個中年人,都在孩子時代,穿過哥哥姐姐或街坊鄰居給的舊衣服。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生來自卑。
穿別人不要的舊衣服,有時會陷入自卑和性別錯位。
終其一生,我們都在擺脫低配的人生標籤。
01穿別人的舊衣服,會扭曲消費觀
羅拉在家排行老三,直到生下老四弟弟,媽媽才封肚。因為超生,家裡日子過得非常拮据。
三個女孩只有大姐才有新衣服穿,媽媽為了讓衣服能多穿幾年,還特意買大一號的。
大姐穿兩年後傳給二姐,輪到羅拉穿時大概是第五年了。
直到上高中,羅拉還在穿大姐五年前的舊衣服。
羅拉很討厭別人對她穿的衣服指指點點,更討厭聽同學們談論與衣服相關的話題。
雖然那時的十八線小鎮每年衣服款式變化不大,但眼瞅著同學們穿當季的新衣服,羅拉還是會感到自卑。
直到羅拉上了大學,手上有了可自由支配的生活費後,才省吃儉用買一些屬於自己的新衣服。
大學畢業進入職場的羅拉,只要有同學聚會,就會戲精上身。
為博同學眼球,她必定去買一些同學們買不起的衣服,從來不重樣。
後來,櫃子裡的衣服越來越多,有的衣服也只穿一次,就扔那兒不要了。
這種入不敷出、報復性的買買買,其實就是一種補償心理。
羅拉補償的是小時候未被滿足的新衣服需求。
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補償,就成了過度補償。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自卑是對現狀的不滿足,是對更高狀態的追求。」
過度自卑就會產生無意識的,難以自控的自卑情結。
在自卑情結的驅使下,就會在人前顯得比別人更優越,以扭轉別人對自己的固有看法。
這時的自卑就演變成了自負。
武志紅老師曾說:
「每天都有出風頭的欲望、過度表現自我的人,最終都會感到過度疲勞。」
矯枉過正的過度補償,掩蓋的是極度自卑,隨之而來的是透支後的一地雞毛。
這種內心膨脹的偽裝,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內耗。
其實自信不一定得靠衣服來支撐。
學會接納過去,與自卑的自己和解,坦然接受自己,才能重塑精神格局。
02穿別人的舊衣服,會委曲求全
小靜從小就沒見過爸爸。
為了賺錢養家,媽媽去沿海城市打工,把小靜寄養在親戚家。
一開始小靜住外婆家,撿舅家表姐的舊衣服穿。
後來,外婆去世,媽媽就把她寄養到大姨家,穿了很多姨媽家表哥的舊衣服。
因為在一個地方總不能住太久,小靜到哪上學都是班上那個「新來的女孩」,加上穿衣與大家格格不入,同學們總會排斥她。
雖然親戚們非常關愛小靜,不愁吃穿。
可隨著年齡漸長,寄人籬下的小靜變得越來越自閉。
收入穩定之後,媽媽把小靜接到身邊,總會用買新衣服的方式來補償小靜。
小靜卻跟媽媽說,穿校服就好。
可明明同學們都只穿自己的衣服,校服只是偶爾披一下裝裝樣子。
小靜的懂事讓媽媽很欣慰。
其實媽媽不知道,花錢買新衣服並沒有讓小靜開心,反倒讓她惴惴不安,產生了罪惡感。
因為小靜不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
長年穿舊衣服和寄人籬下的生活,導致了小靜的低配得感。
低配得感使得成年後的小靜不懂得拒絕別人,不好意思提要求,不敢向所愛的人表白,也不敢爭取跟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更不敢提升職加薪……
還捨不得買自己喜歡的衣服,永遠只買那些過季打折最便宜的。
這種低配得感,使得小靜在感情裡也活成了小透明,屢被分手。
把自己陷入不值得被善待的惡性循環之中。
永遠不要以委曲求全的方式去獲得感情,因為低到塵埃的感情難以長久。
別小看穿別人舊衣服這件小事,很有可能影響一個人將來的處世觀。
讓自己活得開心,無條件地愛自己,才是這輩子最值得的事。
要學會取悅自己,在能力范圍內給自己買真心喜歡的東西。
要學會告訴自己「我有能力,我有資格,我值得更好的」。
王爾德說:「愛自己,是終生浪漫的開始。」
只有自己覺得自己值得,別人才會認為你值得被愛!
只有強大的內聚性自我和高配得感,才會與世界的美好,環環相扣。
03穿別人的舊衣服,會讓性別錯位
知乎上有個叫琦琦的女孩,講述了自己和哥哥小時候穿舊衣服的故事。
上小學時,媽媽為了方便打理,給琦琦剪了短發。
又為了省錢,媽媽從不給琦琦買新衣服,穿的都是哥哥不要的舊衣服。
所以,琦琦經常被同學和老師誤認為是男孩。
媽媽經常對琦琦說:「你看這多好的衣服。」
然後,把一些縫縫補補的舊衣服,往琦琦身上套。
最讓琦琦難堪的是,哥哥比自己大7歲,衣服又大又舊,還讓她穿。為此,她常被同學們取笑。
有一次,同學看見琦琦衣服上歪七扭八縫著的線頭說:「你家很窮嗎?」
琦琦委屈地說,那時的自己不自卑是不可能的,即便過了將近20年,依舊很自卑。
好在,琦琦媽媽對哥哥也是一視同仁,不重男輕女。
琦琦的哥哥,也是不情愿地套著表哥表姐的舊衣服長大的。
搞笑的是,琦琦哥哥小時候長得秀氣,再加上時不時穿著表姐的舊衣服,經常被認為是女孩。
這件事,讓哥哥耿耿於懷了30多年。
這對可憐的兄妹互求心理陰影面積的畫面,讓人哭笑不得。
長大後,琦琦的穿衣風格一直偏中性,從中學起,就被同學戲稱琦哥。
被人貼上這樣的標籤,叛逆期的琦琦越發特立獨行。
直到現在,28歲的琦琦還一直保持著中性裝扮。
對於戀愛結婚,還從來沒有考慮過。
別小看穿異性的舊衣服,可能會影響成年後的婚戀觀。
琦琦說,至今媽媽還會把哥哥家的舊衣服拿去送親戚,還嘮叨親戚一點不領情。
對於原生家庭的影響,蔡康永曾說:「算了,別以為你能改變父母。」
有時父母的觀念很難改變,做為兒女的只能做好自己的課題。
學會接納我們無法改變的父母,也是與自己和解的一部分。
接納的背後是理解,理解的背後是和解,和解的背後是重新開始一段人生。
每一個自我放棄的孩子,都能從他的原生家庭裡找到答案。
他們不愿意活成別人的影子,卻在潛移默化中變成了自己最不愿意變成的那部分人。
04穿別人的舊衣服,會自暴自棄
同事的國中同學Alice,家境一般,平時穿衣著裝非常樸素。
自從表姐送一些舊衣服給她,就成了品牌控。
Alice的表姐在廣州做跨境電商,經常去歐洲出差,順道去意大利和瑞士的奧特萊斯淘打折的大牌衣服。
在國內還算是新品的衣服,在歐洲已是下架的過季貨。
雖然折扣很大,可對於工薪階層的Alice來說,還是奢侈品。
有的衣服,表姐只穿幾次就送給Alice。
一個愿意送,一個樂意收,又不是外人,倒也無所謂。
後來Alice結婚有了孩子,偶爾還會從表姐家帶回來一些舊衣服給自己和孩子穿。
老公大為光火,說Alice工作上不求上進,還疏於孩子的早教。
整天只知道虛榮愛品牌,總惦記表姐的舊衣服 ,丟他的人。
也確實,Alice的同學該升職的升職,該加薪的加薪。
唯獨她好像無所欲求似的,眼看快30了,還在干文員的活。
整天只知道跟人湊一起,不是聊化妝品真偽,就是大談闊論衣服新品。
為此,Alice還被那伙八卦精封為行走的「小紅書」。
Alice非常努力地活成了自己精神上的勝利者,似乎她就是表姐那樣的成功人士,可以毫不心疼地買各種奢侈品。
當然,不是說奢侈品有多好。
但是,如果老盯著自己高攀不起的東西,還誤以為自己已經真正擁有的話,就是自我麻醉的阿Q精神了。
因為,越是這樣,內心就越感到空虛。
空虛到沒有自己的育兒觀。
別人學早教網課時,Alice在逛海淘。
別人給孩子讀繪本提高認知能力時,Alice在刷小紅書。
別人訓練寶寶運動能力時,Alice在看美妝博主直播。
別人培養寶寶社交和語言能力時,Alice在塗指甲油、敷面膜。
別小看穿別人舊衣服這件事,很有可能會影響一個媽媽的育兒觀。
自我麻醉的人,總以為「這就足夠了」,會放棄夢想,放棄追求,甚至放棄對孩子的培養。
人與人之間最大差距,是認知和思維上的差距。
而媽媽對育兒觀的認知,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起點。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往往是媽媽的育兒觀。
寫在最後
在建立自我的前20年,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舉動:
比如穿別人的舊衣服,會不可避免地對一個人的消費觀,處世觀,婚戀觀,和育兒觀,產生胡蝶效應般的影響。
而且,有些影響,會是破壞性的,足以讓人抱憾終生。
榮格曾說:
「你生命的前半輩子或許屬於別人,活在別人的認為裡。
那把後半輩子還給你自己,去追隨你內在的聲音。」
無法重來的一生,好好愛自己。穿精緻的衣服,吃乾淨的美食,做純粹的人。
歡迎來下水道觀看更多都市傳說👉https://lihi3.cc/c5H8h
*******************************************************